許多人遊覽澳門都喜歡體驗傳統道地的港澳式早茶,這間位在澳門半島紅街市旁邊的「龍華茶樓」就是富有名氣的一間,歷史夠悠久夠傳統,我們在這邊享受了非常難得又悠閒的早茶時光,雖然價位偏高了一點,但是這種舒服的懷舊生活感還是讓我相當推薦大家走訪一趟。
其實在前幾篇已經簡單提到它,今天則要來細部介紹。
[2016歐風澳門] 澳門半島經典路線:龍華茶樓→瘋堂斜巷→大三巴→福隆新街
初次知道龍華茶樓是透過《澳門老故事──慢時光小旅行》這本書,本來想說不是在大三巴周邊感覺用走的有點距離,但仔細查才發現交通根本超級方便,從我們住的路氹城新濠影匯門口就有26或26A公車直達,車資mop4.2元耗時約40分鐘,聽起來好像有點久,但能在公車上看看澳門的大小街道我也蠻喜歡的。
下車的站名叫「提督/紅街市」,旁邊就有一間連鎖的來來超市,媽咪在這邊買到又甜又多汁的水晶梨,四顆mop12.8元媽咪覺得非常超值非常滿意!
不過下車的地點位在紅街市的斜對面,所以要走先上天橋,或是繼續往前走過平面馬路。
紅街市建於1936年,是目前唯一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上的街市建築,我們也有走進去晃一下,很像來到台灣的傳統市場。
只不過外牆似乎有在近期重新拉皮過,總覺得少了一種復古味。
紅街市旁邊醒目的鵝黃色的建築物就是開業於1962年的龍華茶樓。
營業時間是早上七點到下午二點,所以我才會特地把它安排在行程的第一站,可以悠閒地吃個午餐再繼續跑其他景點。
查過許多網路上的食記,很明顯發現龍華的價格年年飆高,幾年前的乾炒牛河只要mop38元,後來是mop52元,等到我們吃時已經漲到mop72元(2016.11),說實在真的不便宜,不曉得今年價格有沒有再繼續往上攀升。
上了二樓隨意找了個窗邊的傳統卡座,這天是星期一所以人潮不算多。
環境雖然復古但是相當乾淨,果真也得到很多電影工作者的青睞,發哥拍的《賭城風雲》也曾來這邊封樓取景。
當初看旅遊書介紹時,我暗暗對龍華茶樓第二代何老闆不拘小節的個性感到讚許,居然只穿個運動T恤和拖鞋就讓出版社拍照刊登。更有趣的是,我們到訪的這天,老闆居然穿著同樣一件運動T恤但頭髮斑白了,實在感覺太親切了!
入座前服務生會先詢問喝什麼茶,那就來壺雲南陳年普洱吧!用熱茶燙過餐具後就可以享用了。
我們快喝完時有店員主動幫我拿去續沖,或是自己去熱水區自助也行。
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來吃蒸籠港點,要去樓梯旁的推車自取,每籠mop25元。
不過相較於港點,我們反而對麵飯類比較有興趣,所以點了阿姨想吃的「乾炒牛河」與媽咪想吃的「肉絲炒麵」。
可能是熱炒類的關係上菜比較晚,不過我們一點都不介意,反正就是喝茶聊天讓這個午前時光好愜意!
《愛玩客》裡面詹姆斯說要評斷一間茶餐廳或港式飲茶好不好吃、地不地道,「乾炒牛河」是必點的指標性餐點!(影片從12:06開始)
等了二十幾分鐘後我們的乾炒牛河終於上桌了!
一盤的價格雖高但是份量也多,油油亮亮令人食慾大開!我個人覺得如果加點辣會更讚,而且吃到後頭覺得有點膩,還好普洱茶有很棒的解膩作用。
肉絲炒麵也是我的愛,我和媽咪都超愛這種炸地脆脆的細麵,味道不重但還算好吃!
這邊沒有冷氣空調,但整個空間非常通風,就這樣吹著自然風聊天品茗,偶爾探頭望望窗外盆景與樓下車水馬龍的風景,我們吃了快二小時也沒有感受到趕人的壓力,可以說是非常舒適的用餐環境。
雖然三個人只點了二道菜卻吃地超撐的,有點可惜這次沒多餘的肚子吃經典港點,據說這邊還有個招牌菜是荖蔥油雞,下次希望能帶更多人來把桌子整個擺滿啦!
不只《愛玩客》,《食尚玩家》當然也曾來踩點囉!
甚至還來二訪呢!
蘋果日報也對茶樓做過相關報導→滄海變賭城──風雲中的一盞茶。